- · 《教育科学研究》投稿方[06/01]
- · 《教育科学研究》期刊栏[06/01]
- · 教育科学研究版面费是多[06/01]
大禹治水后,为啥能够建立起国家?研究洪水遗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抱着这样的猜想,学者们接着挖掘,果不其然,在喇家遗址内又发掘出了 二十五具尸体 ,而且在尸体骸骨上,同样检测出了来自河流的红色黏土。 夏朝正是中国历史上载入史册中的
抱着这样的猜想,学者们接着挖掘,果不其然,在喇家遗址内又发掘出了二十五具尸体,而且在尸体骸骨上,同样检测出了来自河流的红色黏土。
夏朝正是中国历史上载入史册中的第一个世袭制的王朝。
喇家遗址旁不远处就有一条母亲河,也就是包含了华夏文明结晶的黄河。明明水资源在旁边,但遗址地却出现了黏土,这是不是证明这个地方曾经发生过洪水灾害或者大降水?
在课本上,大禹治水极具神秘色彩,但是你们知道吗?在中国历史上,大禹是真实存在的人物,他是夏朝的开国国君,也曾真的治过水患,只是没有神话故事中写的那么夸张就是了。
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多次洪水灾害,而每一次洪灾都是对人类沉重的打击。
所以再结合上面尸体骸骨上黏土的发现,可以判断出,当时的人们是死于堰塞湖引发的洪水。这场洪水便是大禹治水的那场洪水。
而就在1982年,大禹治水的洪水被找到了,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将其命名为喇家遗址,并且在一系列的研究分析中知道了,为什么大禹治水后,能够建立起国家了。
堰塞湖虽然有一个“湖”字,但却不是一条特定的湖泊,堰塞湖是由于自然灾害所形成的湖泊。
显然,这个设想尚需更加缜密严谨的研究来验证。
假如某地发生了地震活动,或者火山熔岩流,整个山体继而崩塌,便会引起山体滑坡堵截山谷。而山谷被堵截还不是最终形态,若附近有河流,河流经过山谷的裂缝,流进这个包围地,就会在此地形成湖泊,这一类湖就叫堰塞湖。
4000多年还只是人类文明的开端,而传说中的大禹治水便发生在此时期,因此当时就有人提出,解锁此地的起源会不会就能解决大禹时期洪水的来源问题了?
洪水吞噬了喇家遗址,也吞噬了那一带的民众。当务之急便是得找个人来治理这场洪水,不然将会有更多的人因此丧命。
不过那个年代终究是离我们太过遥远,再读到有关大禹治水百姓伤亡几何时,都好像只是书本上冰冷的数字。
而关于这些四千年前的民众到底是死于大降水还是洪水灾害,研究人员也很快就有了答案。
大禹治水的成功挽救了不少人的生命,也因此大禹受到了各个部落的推崇和尊重,他们内心将大禹当成自己的救命恩人,当成民众的救世主。
堰是指海拔较低的挡水之物,而塞是指填充空隙,两个字组合在一起,就有了“堵塞”之意。
要知道,喇家遗址的海拔地势比黄河高了足足二十一米,再大的降水也不足以形成如此毁灭性的灾难。而且经过进一步的观察发现,喇家遗址的石壁上都有着大大小小的裂缝,这正是地震所致。
1982年,青海省有个叫民和县的地方出现了史前人类活动的踪迹,考古学家们本着不放过任何一个研究机会的宗旨,赶紧到此展开了调查,这块地就是喇家遗址。
例如在1975年,中国曾发生过一次特大型洪灾,是在如今的河南境内。据数据统计,这场洪水灾害足足使得2.6万人离开了这个世界。而大禹治水的洪水灾害严重程度,能达到河南大洪灾的十倍以上。
所以大禹被推举了出来,他发动全氏族、全部落的力量来对付洪水。
后世人无法切实体会当事人的心情以及百姓的悲痛,更不知道要如何追根溯源,弄清楚当时泛滥成灾的洪水究竟来自何处。
而在大禹井然有序地安排下,洪灾渐渐被平复,人们的生活逐渐恢复正常,中华大地也恢复了最本真的面貌。
很显然,这个能够坐上高位的就是人民心中敬仰的大禹。大禹因此建立起了夏王朝。
大禹治水是中国上古神话故事之一,也是我们如今教科书中会学到的带有教育意义的课文之一。
好在喇家遗址较为完整,学者们的研究工作进行得也十分顺利。他们通过对喇家遗址里的东西进行检测,发现上面都覆盖了一种相同的物质,那就是红色黏土,而这种黏土来自河流。
此时的华夏大地上部落分散,各个势力间从来没有统一,而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,他感受到了
文章来源:《教育科学研究》 网址: http://www.jykxyjgw.cn/zonghexinwen/2022/0831/669.html